人工椎間盤
文/福雅骨科鄭本岡院長
椎間盤突出(HIVD)是國人常見的脊椎疾病,在治療上通常是把椎間盤拿掉,椎間盤被移除之後原本的間隙,傳統上是不需要處理,後來有人以人工椎體護架(Cage)來取代原本椎間盤的支撐功能,但缺點是會影響手術後脊椎間的活動。所以近五、六年來開始流行號稱能維持原有椎間盤活動功能的「人工椎間盤」。
人工椎間盤可以維持跟原本椎間盤一樣的活動程度,但所費不貲,通常整個手術下來的費用大約新台幣三十萬,而且健保完全不給付。但很多人只要一聽到醫生說「人工椎間盤可保持椎間盤的活動度」這句話,就會想盡辦法回家籌錢,讓家人得到最好的治療。
我在這邊要反問大家一句話:您在買車時會因為聽了汽車銷售業務員說保時捷的性能如何的好,比起國產車是更優秀許多就決定非保時捷不可嗎?有錢人沒問題,他愛怎麼買就怎麼買,若是一般的老百姓的想法應該是”我的車只是代步工具,只要油耗安全性OK,在預算內做出選擇就可以了”吧!
人工椎間盤跟人工椎體護架之間的比較也是一樣的道理。怎麼說呢?我們都知道,保時捷的諸多強大性能在一般的道路上是用不到的,一般道路的行駛需求國產車都能應付得宜。
一般正常人的脊椎活動程度是0-130度,一但用了椎體護架在兩節脊椎之間做了固定後,會損失7度的彎曲幅度,就算是固定了三個椎間盤,也只會損失21度的彎曲角度。但一般人的日常活動只要0-100度就夠了,這0-100度就好像一般的汽車道路駕駛需求,脊椎的第101-130度的活動功能就好像是保時捷優異的操控性能,只有在賽車場極速競飆還有炫富的時候才用得到。
所以其實在經濟不是那麼寬裕的情況下,椎間盤移除手術,可考慮單純椎間盤移除手術,只要醫生破壞椎體不大,也不必裝人工椎體護架(Cage)來取代原本椎間盤的支撐功能。
在經濟寬裕的情況下可考慮顯微手術,傷口小,也不必裝人工椎體護架(Cage)來取代原本椎間盤的支撐功能,甚而不必麻醉也不必住院。是最佳的選擇。
其次,有人建議微創手術,有三到四個 3公分的傷口,將椎間盤移除手術,再用鋼釘固定後,再加上五到六萬台幣的人工椎體護架(Cage)固定,其所費約 15-20萬,一但用了椎體護架在兩節脊椎之間做了固定後,會損失7度的彎曲幅度。
人工椎間盤可以維持跟原本椎間盤一樣的活動程度,但所費不貲,通常整個手術下來的費用大約新台幣三十萬,且健保完全不給付,醫生常常建議人工椎間盤的優點,其中最具說服力的話: “因為沒有關節固定,可以保留腰椎活動功能”,所以常常使病人趨之若鶩。
其實若不用人工椎間盤,使用椎體護架在兩節脊椎之間做了固定(CAGE),只會損失7度的彎曲幅度,活動上限制並沒有感覺。所以用人工椎間盤”沒有關節固定,可以保留腰椎活動功能”這句話來推銷病人選擇較高檔的解決方案,是有些許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