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是一種常見的肌肉、韌帶、骨骼傷害,每個人在運動甚至簡單的走路時都有可能發生。人的踝關節得以正常運作,主要是其有內外側各三條副韌帶連結小腿與跟骨,加上連結小腿的腓骨、脛骨的下脛腓韌帶共有七條韌帶的連結運作扭傷就是腳踝過度彎曲造成的韌帶損傷,一般來說因為內側韌帶較外側韌帶更短且強而有力,所以經常是外踝扭傷。

嚴重腳踝扭傷時,應掌握PRICE原則處理:

Protection (保護): 確認四周環境的安性,並對損傷情況做初步判斷與處置(確認是否有脫臼或骨折),避免意外的第二次傷害,若是方便移動,可以移到陰涼處。
Rest (休息):這時候就不要在勉強上場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Ice (冰敷): 一開始可以讓血管收縮使出血減少,也就不會那麼腫了; 同時,冷的感覺可以抑制痛的感覺,也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
Compression (壓迫): 利用冰敷袋壓迫在出血點,可以減少出血量,達到止血的效果。
Elevation (提高患部) :讓血液回到心臟,減少患部的血液,達到止血消 腫的功效。
隨後應儘速就醫,到院的處理,首先會以X光確診是否有骨折現象,排除骨折之後隨即釐清韌帶是否斷裂,排除骨折及韌帶斷裂後,可以電療、熱療、超音波等復健治療,此時,也建議拐杖走路,避免斷裂的韌帶再度使用而傷害。

恢復期後的患部疼痛來源極有可能是因為組織沾黏。幾乎所有的軟組織修復過程,多少都會遺留下沾黏或韌帶過鬆的問題,嚴重程度多寡而已;腫脹的範圍越廣、時間越久,沾黏的問題也越大、必須花更多的時間才能解除;肌肉、肌腱、韌帶以及筋膜….等等,都是可能發生沾黏的構造,此一階段就可以用邁氏體外震波來鬆解組織沾黏以解決持續的疼痛。

如果休息不夠,提早運動可能產生韌帶癒合不全,產生鬆弛,喪失支撐保護功能,以後有習慣性扭傷的後遺症。若有韌帶撕裂傷之情況,在急性期的處置之後,可考慮接受”自體血清療法”協助韌帶組織修復.達成更好的關節功能復原。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