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雅骨科 蕭榮隆醫師

過去在加護病房工作,處理過非常多重症案例,經常要面對無效的侵入性醫療,不僅對病床上的重症病患是一種折磨;作為醫師,也是滿滿的無奈。重症末期的無效侵入性治療,只見器官的生理指標監控、不重全人照護。讓我深深反思「上醫治未病」的預防醫學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健康的生命,應該要遵循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定律,以達自律神經的平衡;藉由環境的三要素:適當陽光、清新空氣、純淨水質;加上飲食有節、營養充足、排泄正常;適度運動、充分睡眠,使我們的身體可以在使用與修復達到平衡,獲得無病無痛的真健康狀態。

很多重症病患的健康流失都是滴水穿石,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的勞累與修復不平衡中,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每個人都有應該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上段所述的健康生命守則,應該是每個人都要注意提醒自己的。

而醫師在亞健康、慢性病前期能做的,就是要能夠觀察到身體傳達出來的訊號,預判未來可能演變成身體重症、失能的風險。進而提早提醒病患注意,修正錯誤生活習慣,或是及早治療,避免走到重症的危急地步。

這些微弱的身體健康惡化訊號,可能存在於皮膚、內臟,甚至筋骨系統。有些小症狀在慢慢累積之後,很快就會影響到身體的運動能力,所謂的身體運動能力包含了大肌肉群運動,例如走路、提起重物;還有小肌肉群或稱精細運動,如使用筷子、操作剪刀等。

我們一定要在身體的這些基本運動能力出現問題的初期,就開始加以防範或是治療。令「失能」儘速得以「復能」,而「自立」「自援」,才能減少重症病患的發生。

接下來,我將會有一系列的文章及臨床個案,來探討這些議題,希望能幫助到每個家庭,千萬不要走到「一人倒、全家倒」的地步。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