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夾擠症候群」–旋轉肌傷害
文/福雅骨科鄭本岡院長
「醫師我肩膀好痛,是不是五十肩?」這句話是我在診間常被病患問到的問題之一。很多人只要肩膀疼痛不適、肩關節無法正常活動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五十肩」。其實肩膀疼痛的原因很多,在臨床診斷上也很容易搞混。
一樣是肩膀疼痛,但沒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很難根治的。常見的肩膀疼痛原因除了五十肩之外,最常見的還有可能是因為「脊椎神經根病變」及「肩關節旋轉肌傷害」等原因所造成。
今天要談的主題是又稱為「肩夾擠症候群」的旋轉肌傷害。人的肩關節是唯一有肌肉組織的關節,肩關節內的肌肉稱為「旋轉肌」。也因此肩關節是人體所有關節裡面可活動範圍最大,相對也是最不穩定、最容易受傷的關節。最常發生於老年人因退化引起肌肉變薄破裂及年輕運動員運動傷害或車禍跌倒引起的破裂。
「肩夾擠症候群」是功能性的診斷,泛指因為肩關節的過度活動造成關節上棘旋轉肌撕裂傷或是發炎所造成的問題。
之所以稱之為「肩夾擠症候群」是因為人在做手臂外展上提動作時,為了避免上手臂的肱骨與肩關節的肩峰互相摩擦,肩關節內的旋轉肌會負責將肱骨下壓騰出肩關節空間,讓手臂得以順利外展上提。相對的也能想像旋轉肌經常處於被兩邊骨頭夾擠的狀態。
經常做手臂上提的動作,如打羽毛球、蝶式泳姿甚而日常生活中的擦高處的玻璃,都有可能讓旋轉肌因為被肩峰骨及肱骨互相夾擠,造成旋轉肌發炎甚而撕裂傷。這與五十肩的肩關節沾黏,活動角度受限不同,在診斷上必須予以區隔才能有效治療。
臨床診斷上,當X光看不出有問題,只要請病患站直,手臂往外側面拉高60-120度開始會覺得疼痛,但仍可持續拉高角度,活動角度尚未受限,就可以高度懷疑可能為旋轉肌傷害。此時可以安排超音波、核磁共振或關節攝影,都可以確診。
當然除了過多的手臂外展上提動作之外,車禍、天生肩峰骨長得太尖,甚至因年紀增長肌肉老化,手臂上提時旋轉肌無力將肱骨下壓,都有可能因此造成旋轉肌的傷害。
在治療上,旋轉肌破洞不大時,除了使用消炎藥、局部類固醇注射,也可以使用PRP注射患部肌肉來降低發炎的嚴重程度。之後輔以復健徒手治療、旋轉肌運動訓練來增強肌肉強度,降低未來復發的可能性。
若肌腱破洞經保守治療或PRP 注射仍無法解決疼痛時,那可能要用關節鏡手術把旋轉肌腱撕裂傷破洞補好,又或是肩峰太過尖銳者,必須手術將肩峰骨銳利的部分削薄,避免與肱股頭碰撞,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