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的盛行率約為15% (knee osteoarthritis),因人口老化盛全世界每年有超過五億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如何早期介入,預防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形成」呢?

退化性膝關節炎之預防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成因很複雜,和個人體質(骨關節結構)及膝關節的機械動力學有關,兩者相互作用所引起。除了退化外,先前膝蓋損傷或曾接受膝關節手術是兩個重要的風險因子,前者為所謂創傷性膝關節炎,約佔12%的病例,後者常見的手術如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則會增加了4倍風險。其他的危險因子包括家族史、肥胖、性別、職業、站立時下肢對準(alignment)異常(膝內翻)、走路姿勢異常、下肢肌力不足等。

肥胖與職業

肥胖是重要且可矯正的風險因子,體重每增加0.45公斤,膝蓋將增加0.9-1.8 公斤的額外壓力,而身體質量指數(BMI) 25和22.5相比,風險增加1.6倍,BMI 30增加至3.6倍,BMI 35則增加7.5倍。
需要反覆跪下、屈膝、蹲下和長時間站立的職業,和高患病率有關。每天蹲或跪超過兩小時的職業,罹患中重度膝關節炎的風險增加2倍。
膝內翻常是不良姿勢造成,走路外八字腳、長期穿高跟鞋、盤坐、跪坐、蹲馬步等等。一般來說,膝關節承受身體的重量,60%經由膝關節內側,40%經由膝關節外側。因此,膝內翻對於內側膝關節炎的影響比膝外翻對外側膝蓋骨關節炎的影響大。
追蹤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18個月報告顯示,內側膝關節X光狹窄程度的進展,輕度患者有膝內翻者的風險比增加了4倍,而中度患者有膝內翻者增加了約10倍。此外,中度膝關節炎出現的軟骨損失或半月板退化,可能會使關節力線異常,也會進一步惡化膝關節炎。

在預防方面

一、肌力訓練

增強腿部肌力,除了可以減緩膝關節炎的進程,並可改善疼痛。因為膝關節的肌肉有類似減震器和穩定器的作用,在負載和運動時能保護關節表面,尤其是膝伸肌(股四頭肌)。中重度患者的伸肌肌力不足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進展較快,因此雖然伸肌和屈肌的肌力皆會影響疾病的進展,但在預防上,強化腿部伸肌(股四頭肌)較屈肌更為重要。

二、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

主要著重於提升心肺功能,也可改善膝關節的局部環境、促進脂肪組織代謝、加速關節軟骨的修復、促進身體免疫力,及減緩疼痛。輕度患者,可建議高強度有氧運動, 隨著嚴重度增加,應降低強度。

三、傳統運動

適合的傳統運動包含八段錦、五拳(五禽戲)、太極、瑜珈等,以台灣參與人數較多的瑜珈及太極為例。瑜珈會刺激體內壓力接受器、增加迷走神經活性,提升血清素濃度,減緩皮質酮及SubstanceP生成,以達到減緩疼痛之效果,八週的瑜珈訓練會改善年長女性患者的疼痛、僵硬、及睡眠問題。太極拳可以增加平衡感、改善肌肉的本體感覺以及活動性、減緩疼痛,改善年長者身體姿態的控制及走動功能。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