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的副作用及其發生率
文/福雅骨科 鄭本岡院長
這篇文章要來說說很多人都顧忌使用的「類固醇」有什麼樣的副作用。但在說這個惡名昭彰,許多為人所畏懼的副作用之前,我要先來講講為什麼醫師有時候還是得用它的理由。
講類固醇(Steroid)之前,必須先講一下膽固醇(Cholesterol),因為這兩者都屬於脂質的化合物,而人體本來就有許多不同的膽固醇;類固醇則是膽固醇與其他物質結合而來,因此膽固醇也可以算是人體內類固醇存在的一種形式。
類固醇在人體中主要的作用,是為維持激素和調節各種生理反應;可分為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與性荷爾蒙(Sex hormone,又稱性激素);前者主要由腎上腺皮質(Adrenal cortex)所分泌,後者則大多透過睪丸或卵巢製造。
名聲最為狼藉的運動員濫用類固醇,其實是男性賀爾蒙相關的複合物,可以強化肌肉表現,跟骨科用的類固醇是不一樣的。
骨科在局部注射治療急性疼痛時,常會使用的類固醇(dexamethasone),跟我們身上會自然分泌的一種腎上腺糖皮質醇(adrenal glucocorticoid hormone cortisol)成分很類似,「腎上腺糖皮質醇」是一種皮質類固醇,其功能是調節參與免疫及發炎反應的數種基因的轉錄作用。
聽起來很玄?每個字看起來都懂,但無法暸解那是什麼意思嗎?其實白話來講,就是它能抑制促進細胞發炎的細胞激素的數量,也就是可以抑制發炎。甚至有研究發現低劑量的類固醇局部注射有保護軟骨的作用。
所以骨科醫師有時會在評估非類固醇類的消炎藥可能無效之後,以類固醇直接注射入關節,用以治療各種難纏的發炎性關節炎、或是注射於滑液囊或肌腱周圍來治療發炎疾病。
一般而言醫師評估能否注射類固醇有幾個考量點:
- 注射部位有感染或身體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疾病時,不能以局部類固醇注射治療。
- 當關節已經遭受嚴重破壞,局部類固醇注射治療將不會有任何益處。
- 若是病患本身有凝血疾病或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局部類固醇注射將會造成注射部位的出血,所以注射時要非常小心注意。
當然局部注射類固醇也是有其風險與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有:
- 極少部分的人注射部位會有不適感。
- 發生率小於五萬分之一的感染性關節炎。
- 糖尿病的患者會經歷小幅度且暫時的血糖上升,但通常不會超過兩週。
- 有臨床研究顯示有8%的皮膚脫色,大多發生於膚色較深的人,另外有2.4%的脂肪萎縮,但是會逐漸恢復。
- 曾有報告提到類固醇的注射造成肌腱與筋膜的破裂,然而只要禁止重複注射於負重的肌腱上,可以大幅降低這個風險,而且低劑量的肌腱旁注射是相當安全的。
- 小於1%的機率會在注射後的24到48小時內發生臉潮紅,但最多持續兩天。
類固醇局部注射通常只是整個治療計畫的一部分,完整的治療計畫可能包括鎮痛、抗發炎的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與輔具使用。
從上面的副作用描述可以看到局部注射類固醇的副作用其實非常的低,對於整個治療計畫來說可以說是利遠大於弊。
下回當醫師跟你說要局部注射類固醇時,可以先不要急著馬上拒絕,聽聽醫師的治療計畫,照著做的話,可以讓自己很快免除傷痛困擾,恢復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