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苔蘚皮膚炎病案例分享
文/福雅骨科家庭醫學科診所 蕭榮隆醫師
一位大學二年級在校生,自高中即罹患單純慢性苔蘚皮膚炎,除了身體外觀,連睡眠及心理都受到極大影響。遍訪中、西醫,但是都沒有獲得改善。經介紹至本診所使用物理及藥物雙向治療後,立即獲得改善。
關於單純慢性苔蘚皮膚炎又稱為神經性皮膚炎,常見於35歲至50歲成年人,女性多於男性;主要特徵為慢性搔癢-抓癢循環,與心理壓力及異位性皮膚炎有關,嚴重時甚至皮膚肥厚、皮革化及色素沉澱,影響視覺美觀。
症狀就是無法控制的癢!大部分的位置在於頸、頭皮、腳踝、會陰部及上肢的屈側;癢的部位也可以遍布全身。
一般來說皮膚疾病可以分為內因性的濕疹及外因性的皮膚炎。內因性的成因多為情緒壓力所造成,人體將內在的情緒壓力表現在皮膚上,多數是濕疹的樣貌。而外因性就是來自於對某些外來接觸物過敏造成的皮膚發炎。
會發展成慢性皮膚炎通常都是內、外因的加乘效果,一開始因為情緒壓力大,造成免疫力下降,慢慢爆發出小區域的濕疹,接著脆弱的濕疹皮膚部位接觸到外來的過敏物質後,造成皮膚發炎。濕疹的皮膚當然會癢、癢就抓、抓就發炎、發炎就更癢、更癢就更抓…
白天的癢可能可以被意志所稍微控制,但是晚夜入睡後,會不自覺的抓癢而造成身體的組織氨濃度會上升,進一步加重發炎反應。皮膚的紅腫熱痛跟組織氨有關。
皮膚在此循環之下就會增厚來保護自己,直到變成皮革化及色素沉澱的皮膚增厚之後,化學性的藥就擦不進去,這也是慢性皮膚炎老是醫不好的很重要原因。
這時候在我會先以物理性的方法去破壞增生變厚的部分,再施以適當的化學(藥物)治療,才能獲得治療效果。這個大二生的案例也是如此。物理方法破壞增生變厚部分後,我開了外用的類固醇藥膏及內服的第三代抗組織胺與抗焦慮的身心科口服藥給她。
這邊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很多人對「類固醇」及「抗組織胺」這兩種藥物的使用非常排斥。但在急性期適度的類固醇還是必要的,這就好比房子已經著火了,消防人員只會想著以最有效率的方法滅火。而類固醇公認是目前在皮膚發炎急性期最有效的藥物。
另外先前惡名昭彰的「抗組織胺」是用來對抗體內會造成發炎的高濃度「組織胺」。目前已經發展至第三甚至第四代,其嗜睡的副作用也較前代低很多了。
另外為什麼要開身心科疾病的口服藥物呢?因為慢性苔蘚皮膚炎到最後已經變成一種身心行為習慣,會形成焦慮,不管癢不癢也習慣會在患部一直抓癢。所以需要安定患者的焦慮,並協助戒除抓癢的習慣。
以下經當事人同意分享患部治療前後的照片比較,已經有顯著的改善,並持續追蹤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