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雅骨科鄭本岡院長

有一位很喜歡運動,常常參加各種鐵人三項比賽的健身美魔女來求診。困擾她的是左邊髖關節無法完全彎曲、無法完全蹲下。在別的地方看診,醫生都說只是筋太緊,要多運動、多伸展就好了。

但也有人提醒她是不是「青蛙肢」,建議她還是要尋求治療。她因此透過友人介紹來到我的門診,我發現她在下蹲的過程髖關節會發出「pop」的響聲,髖關節大轉子附近的筋膜很緊,彎曲角度會受到限制,診斷確實為青蛙肢(Snapping hip syndrome)!

民國五、六十年代,小兒麻痺還沒在台灣絕跡之前,當時的家長只要小孩一發燒就很擔心是不是孩子得了小兒麻痺,由於小兒麻痺的病程是高燒後肢體癱瘓,家長一碰到孩子發燒就希望能快速退燒,以免造成日後肢體癱瘓。

所以當年很流行小孩一發燒就快點打針退燒,而且那個年代的藥品進口管制不夠嚴格,有些品質不良的退燒藥劑混雜進口,不幸打了那些品質不良退燒藥劑的孩子,因此產生注射藥劑的臀部皮膚凹陷與肌肉孿縮(甚而部分肌肉纖維化)的後遺症,並且進一步造成髖關節無法完全彎曲的症狀。病人會產生蹲踞困難,髖關節容易局部發炎、疼痛。

所幸後來退燒藥的使用習慣改成口服或塞劑,家屬也較少要求施打退燒針,加上越來越完善的藥品進口管制檢驗後,因為打針造成的青蛙肢案例已經少之又少。

這類因打針造成的青蛙肢患者通常都只是蹲踞困難,並沒有其他太多造成身體不適的症狀,一般來說只要保守治療方法 熱敷減緩疼痛就可以了。

就算是比較嚴重需要手術治療的,也只是把髖關節附近的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 latae)的筋膜切掉、開窗,讓大轉子有較大活動空間即可。手術時間大約一個鐘頭,術後也不太需要休息 反而要趕快恢復正常活動,避免沾黏。

這位前來求診的運動美魔女也是一樣,簡單的手術後,很快就可以重回她熱愛的三鐵運動了。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