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雅骨科家庭醫學科診所 鄭本岡院長

近代醫學伴隨著科學發展的腳步快速進步中,讓人們在遭遇疾病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以神經外科、骨科的脊椎手術來說,人們常聽到的「微創手術」、「顯微手術」等新的手術治療方法,都讓人期待在面對手術治療時可以減低疼痛,同時有更好的治療效果。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現在我就來為大家說明這些所謂新治療技術的細節及其利弊得失。

脊椎負責支撐人體的上半身,同時週邊佈滿神經,負責大腦訊號傳導,是相當重要的構造。如此重要的身體部位出問題需要手術治療時,因其周邊滿佈的神經總是讓人感到焦慮,因此患者都會期待能有什麼低風險、高治療效果的治療方式。以最為常見的脊椎「椎間盤突出」手術來說,就有三種方式—「傳統手術」、「顯微手術」跟「微創手術」。

「傳統手術」顧名思義就是最古老簡單的方法:不囉唆,一個刀口打開病灶,將壓迫神經的病灶去除。然後視病況的嚴重程度,若需要時,可以加上鋼釘固定治療。若需要鋼釘治療時的手術費當然會較高,但經健保事前審核,認為合理後,通常會給付鋼釘費用,但是醫院的利潤會較低。這個最古老的手術方式的壞處就是傷口較大,術後會較為疼痛,但好處是不論是否許要鋼釘固定,都能採用這樣的手術方式,而且健保有給付,人人負擔得起。

「顯微手術」主要用於椎間盤突出手術患者。用類似關節內視鏡的高階器材將突出的椎間盤移除,是技術難度較高的治療方式。癒後傷口最小,疼通程度最低,但其限制是只能用於椎間盤突出的症狀,若是症狀嚴重需要滑脫打鋼釘的案例就不適用。而且健保不給付,自費大約七、八萬。目前尚不普遍,技術難度較高,但恢復最快。

「微創手術」聽起來好像傷口會比較小,但其實只是把原來傳統手術的一個約15公分的刀口,分成五個以上的不同地方的小傷口,這種新型態的手術方法,原本是為了需要打鋼釘治療的較為嚴重案例而發展出來。四個小傷口在打釘子的地方,另一個稍大傷口在病灶的地方。好處是傷口比較小,癒後比較不痛。但健保不給付這樣的治療方式,病患通常要自費十五到二十萬。

具有爭議性的部分是,有些醫院只要遇到不需要打鋼釘的脊椎手術病人,就推銷這樣的高階手術療法,而且對病患謊稱「有幫你向健保局申請鋼釘,但健保不同意」。把責任罪過推給健保局。但病患其實並不需要打鋼釘,醫院推銷這樣的高階手術療法只為獲取較大的利潤。

坊間有些醫院不具備技術門檻較高的「顯微手術」能力,又想多賺病人的錢,於是不管病人的狀況需不需要打鋼釘,都一律推銷「微創手術」。也就是不論病情輕重,一律打鋼釘。有些甚至還在取出病灶的位置加上cage,如此費用更高。但後遺症是更為限縮脊椎的活動角度,因此日後病灶的上一截脊椎產生脊椎管狹窄的機率變高。

之所以寫這篇比較多技術細節及利弊比較的文章,是希望打破醫病之間的資訊不對等,希望有遇到這樣問題的人,都能選擇對自己較有利的醫療方式。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