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雅骨科蕭榮隆醫師

近年常在健康醫學相關媒體看到有關「肌少症」的報導。因為台灣也逐漸邁向老年化社會,所以這個議題開始被大量關注。所謂的肌少症就是老人家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逐漸流失,造成日常生活的活動不便。

每個人的肌肉都會隨著年齡老化而流失,但流失速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就是會流失的比較快,很快造成身體的肌肉強度不足,容易發生跌倒受傷的意外。

可以用什麼樣的指標來檢測肌少症呢?首先,腿部肌肉流失一定會影響行走能力,「八秒內行走六公尺」可以視為第一個重要的指標。另外手部肌肉的流失也會造成握力不足,拿取物品困難,以男生來說「24磅的握力」可以視為第二項重要指標。最後長者在非刻意減重的情況下體重快速減少,一般來說「六個月內減輕5%體重」就有可能是因為肌肉流失所造成,值得注意。

年紀增長後,消化吸收功能變得不好、骨質開始流失,加上運動量不足,還有 老人家的內科疾病等,都會造成肌肉流失。這是不可逆的過程。運動能力下降後,老人家就有較高的機會跌倒、產生意外傷害。如此意外發生率高,也造成老人家的高住院率甚至提高死亡風險。

肌肉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很難預防,只能減緩。一般來說醫師都會建議從「運動與營養」兩方面下手。

營養方面很容易解決,就是要持續攝取好的蛋白質來源食物,如牛奶、雞蛋、瘦肉、黃豆類等都含有增長肌肉所必須的氨基酸。運動的方面盡量是在邁入老年之前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復健專科醫師在這方面的探討文章,這裡就不再贅述。

我以一個在骨科診所駐診的內科醫師要特別提出關注的是:有些老人家因為內科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甚至加上骨科疾病如關節退化,而有所謂的運動不能的問題,也就是身體無法承受運動的壓力。如此因為無法運動,形成肌肉快速流失的惡性循環。這部分是比較少受到探討的議題。

所幸科技進步來自於人性,遇到這樣無法自主運動的病例,只好借助科技的力量來幫助。其中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律動療法」—Vibration Therapy。以特定律動頻率的器材來讓患者被動運動,以達到運動效果。

這個原本是給蘇聯太空人在外太空無重力環境下維持訓練身體強度的方法,現在經過多年的醫學研究,已經製成相關的協助運動器材,並且有完整的理論基礎。有關的細節,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來進行討論。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