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雅骨科院長 鄭本岡

痛覺是身體給我們的警訊,透過疼痛,身體告訴我們哪個部位受到傷害了,可能需要休息或是治療。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疲勞性骨折—跑步愛好者的潛在殺手」中所提到,不要輕忽身體發出的訊號。

但正如很多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對於警訊「完全不理會」跟「過度擔憂」都不是好的處理方式。今天要講的是對於疼痛過度反應的另一個極端例子。

有一位前來求診的小女生,兩個月前出了小車禍,左手肘擦傷。這對一般人來說只是個小小皮外傷,但這位小女生因為太怕痛了,以至於不敢活動手肘。

就這樣保持手肘不動快兩個月,結果造成肘關節肌肉沾黏,關節活動度因而受限!發現不對勁之後,先自行去找民俗療法施行推拿也不見效,才趕緊到骨科診所求醫。

手肘是最容易產生沾黏的關節,即使骨折固定都不能超過三週,否則後續的復健就會很艱苦。這患者因為怕痛(事實上沒有骨折,也不至於痛到哪裡去!),這樣保持手肘不動兩個月,實在是得不償失。

以骨科傳統上最快的做法,就是上麻醉後,醫師硬施力,把沾黏的肌肉撕裂,讓關節恢復活動度。雖然可以大幅恢復活動度,但麻醉藥效過後,因為肌肉撕裂,反而會更痛好多天。此外要再加上一段時間的辛苦又疼痛的冰敷及復健才會漸漸復原。

若是不用這麼激烈的做法,僅用傳統的復健。熱敷後以職能治療的方式慢慢拉開關節延伸度,不知要耗費多久的時間,才能完全痊癒。

最新建議的做法是:配合律動療法,施做筋膜放鬆術,會能較快達到治療效果。律動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放鬆身體組織及血管。這時再加上復健師的徒手筋膜放鬆,可以很快拉開沾黏的肌肉,恢復肘關節的活動度。

分享此文: